English

朱镕基发表重要演讲《迈向新世纪的中国与亚洲》

1999-12-01 来源:光明日报 崔洪潮 戴 军 我有话说

本报新加坡11月30日电正在这里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30日下午在“新加坡讲座”发表了题为《迈向新世纪的中国与亚洲》的重要演讲。演讲详细摘要如下:

今天,我有机会在这里同新加坡各界人士会聚一堂,向诸位介绍中国的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与亚洲的发展前景,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

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的大门。回首百年,20世纪是世界文明进程中充满艰辛苦难的世纪,同时也是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世纪。其中,亚洲崛起和中国的巨变是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从上个世纪中叶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不久前,中国人民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50年来,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1979—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4.9倍,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七。在世界的排名中,中国经济总量由70年代的第11位上升到现在的第7位;进出口总额由70年代的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全国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为中国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两年来,在面临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影响,去年中国国内还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点八。今年1—9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百分之七点四,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百分之七以上。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已达1520多亿美元。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当前中国经济的好形势,主要是在江泽民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

为拉动经济增长,我们实施了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其他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增发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扩大投资需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较大幅度地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直接扩大消费需求。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比较困难的经济环境下,我们的改革不仅没有停步,而且迈出了重要步伐,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新的措施扩大对外开放,放宽了外商投资领域,从税收和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持力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并着眼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已决定实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部署。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为此,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并综合配套地运用其他宏观调控手段。明年财政将继续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把居民的部分储蓄资金转化为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增加教育科技等方面投入。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适当扩大货币供应。主要措施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将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贷款投放,银行要保障有市场、有效益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大力发展住房、教育和大件商品消费信贷。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国有企业扩大投资。

刺激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将积极引导居民收支预期,保障低收入阶层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改革措施的透明度,要使各项改革的推进都不会造成大多数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以增强人们即期消费的意愿和行为;采取新的有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广大的农村市场。还要鼓励服务性消费,努力培育住房、电信、旅游等消费热点,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经济的更快成长。

第二,对国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中国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主要商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既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根本性措施。

我们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着力抓好产业升级。一是在继续调整和提高一、二产业的同时,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特别要加快信息、旅游、社会中介和社区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没有市场、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设备;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仍有市场前景的传统产业,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三是大力发展高科技,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特别要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带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成长链。总之,通过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战略性调整,将为中国经济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显著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西部地区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点将放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教育,为西部地区的加快振兴创造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仍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明年我们将集中精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阶段性目标,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下个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们还将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明年要在坚持和完善现有办法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们将进一步为外商投资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商业零售、外贸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业提供机会,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努力改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中国希望成为世界上对外国企业家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

可以预见,中国将以更加稳健、更加开放、更加强劲的步伐前进在新世纪的征程上。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必将为世界各国与中国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带来不可限量的广阔前景。中国未来的巨大商机,不仅属于中国的企业家,更属于那些有胆识、有气魄、有志于到中国投资办厂的外国企业家。

五十年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亚洲发展的历程充分表明,作为占亚洲人口三分之一、幅员五分之一的一个大国,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是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总量和居民购买力的增长,为亚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促进亚洲经济增长,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增强世界对亚洲的信心,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和继续放活,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与亚洲国家发展睦邻友好。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不断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虽然国家幅员有大小,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尽相同,但只要坚持上述原则,亚洲各国之间就能和睦相处。

中国经济的振兴离不开亚洲的发展。近二三十年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我们也欣慰地看到,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些东亚国家,对经济调整和变革后,今年以来出现了强劲的复苏势头,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年初的预期。中国的庄子说过:“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有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发展模式,扬长避短,兴利除弊,经济一定会转危为安,重新焕发活力和生机,并在下个世纪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纵观世界发展大势,在新世纪的征途中,既有空前巨大的机遇,也有许多可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严峻挑战。对亚洲国家而言,我们既要张开双臂,拥抱和抓住各种机遇,又确实需要学会并善于应对挑战。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新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使亚洲在21世纪保持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亚洲其他国家和人民朝着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共同的努力:

——根据1997年江泽民主席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所确定的宗旨,以及中国与亚洲有关国家签署的跨世纪双边关系文件,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也不可避免地给各国特别是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和风险。因此,要坚持走适合自己国家特点的发展道路。既要抓住时机,大胆推进变革与创新,扩大开放,又要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稳步前进,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增长,保障经济安全,仍是维护亚洲稳定的重要课题。

——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亚洲国家过去大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实现经济增长。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应当把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要注重教育的基础地位,积极培养和延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开拓不竭源泉。

——建立健全稳健、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否稳定、健康运行,关系经济全局。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霾虽已消散,但“前事昭昭,是为明戒”,我们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应进一步根除产生金融危机的隐患,在深化金融改革、清理金融资产、整顿金融秩序、强化金融监管等方面继续努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严格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遏制过度投机,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

——国家要实现经济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市场力量和市场规律,鼓励竞争,增强经济活力和效率。同时,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障。关键是要找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积极主动和正确地发挥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继续挖掘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互利合作潜力。包括扩大在贸易、投资、科技、农业、旅游、机电、电讯、医药、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中国欢迎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希望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投资区建立联系,愿意为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提供融资支持。中国欢迎东盟企业家来华从事经贸和投资活动,尤其欢迎参与中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中国政府也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本国有实力的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

我还愿强调一点,中国愿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恪守与东盟达成的政治共识。继续维护良好的对话合作气氛和势头,坚持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彼此间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议。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世界和地区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支活跃的力量。中新两国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新加坡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在访问东南亚国家的时候,强烈感受到东南亚国家人民具有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感受到曾经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这片土地正在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展望未来,我们对本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前景充满信心。中国愿同东南亚国家登高望远,加强合作,携手迈进,共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明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